充电头怎么选?充电器如何实现最快充电速度?
每次旅行打包行李,我们都希望能轻装上阵。想想看,手机、平板、笔记本电脑等一堆设备需要充电,要是带上好几个充电头和数据线,行李瞬间变重了。如果能用一个充电头搞定所有设备,不仅都能充上电,还能达到最快充电速度,那旅途绝对轻松不少。去年我出差就尝试过:只带一个充电头,给三星手机、苹果手机和一台笔记本充电。这三台设备的峰值充电功率分别是 45W、27W 和 65W。当时我想,选个比65W大的充电器就能兼顾它们了吧。于是我选了一个108w充电器,结果设备确实都能充,但速度却上不去,而且充电器体积太大。前阵子再次出差,我拿了一个体积更小的华为90W充电头。结果呢?它竟然顺利激活了三星手机的45W超级快充!这让我实在意外,为什么充电器标注的功率更小了,实际充电功率反而变大了?为什么一个华为充电器居然能激活三星的超级快充2.0?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探究,充电器到底是如何影响手机充电速度的?以及,充电头究竟该怎么选才不踩坑?
手机充电的过程需要手机、数据线和充电头三者紧密配合。在连接的瞬间,它们会进行一番“协商”,从各自支持的充电协议“菜单”中,找出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最高电压电流组合,然后开始按照这个组合进行充电。数据线和充电器都会影响最终速度,在C口数据线那一期我们详细聊了数据线的影响,今天咱们将聚焦在充电器本身。
充电器或充电头,学名叫做电源适配器。它的核心任务是把家用交流电(220V 或 110V)转换成设备需要的低压直流电。我们将从硬件结构和软件协议两个方面来分析它的工作原理。
首先来看硬件结构,不同品牌的充电器内部各异,但逻辑上都是由几个关键模块组成。交流电进入插头后,首先经过输入过滤与保护模块,它能够过滤电网中的高频信号噪声,得到更纯净的正弦交流电,同时提供短路保护,避免安全隐患。净化后的交流电进入初级整流滤波模块,被转换成约 310V 的直流电。接着来到充电器的心脏:高频功率变换模块。在这里,310V的直流电被开关电路高速“切碎”成脉冲,流过变压器初级侧。依靠电磁感应原理,在变压器次级侧感应出低压高频交流电。感应出的交流电随后进入次级整流与滤波模块后,变成低压直流电。这时的直流电还不能直接给手机用,它需要等候协议通信模块与手机协商握手。然后,直流转换模块会根据协商结果,将直流电精确调整为手机所需的电压和电流,最终输出。
根据核心元件材料的不同,充电器主要分为传统的硅基(Si)充电器和新型的氮化镓(GaN)充电器。二者的关键区别,在刚刚提到的“切碎”直流电的那个高频功率变换模块里。切碎的过程实质上由一个开关电路实现,传统充电器使用硅基 MOSFET 管作为开关,由 PWM 芯片(脉冲宽度调制芯片,Pulse-width modulation)控制开关速度。而氮化镓充电器则采用更先进的氮化镓管替代硅基 MOSFET管。得益于材料特性,氮化镓管的开关速度比硅管快 10 倍以上!更高的开关频率意味着可以使用更小、更轻薄的变压器,从而显著缩小充电器体积。同时,氮化镓管发热更少,允许内部元件更紧凑地堆叠,进一步减小了充电器体积,而且提升了效率。
现在我们来关注软件方面,也就是充电协议。在C口数据线这一期我们提到,市场上的快充协议主要分两大类:通用协议和厂商私有协议。通用协议的代表是高通的 QC 快充协议和 USB-IF 组织推行的 PD 快充协议,它们经过多年迭代,版本众多,对应不同的充电速度,可以暂停参考这个表格。如果说通用协议的版本差异已经让人眼花缭乱,那各家手机厂商的私有协议更可谓“百花齐放”,像华为的 FCP/SCP、小米的 Turbo Charge、OPPO 的 VOOC等,它们互不兼容,通常,只有使用原厂充电器才能激活“满血”充电速度。
无论是通用还是私有协议,它们都定义了一系列的充电档位。比如经典的 iPhone “五福一安”(5V 1A),或者较新的 9V 3A 档位。根据功率=电压x电流,9V 3A 档位最大功率就是 27W。注意,这是“最大”功率。实际充电时,功率是动态变化的:这是依靠在保持电压不变的前提下,手机内的电源管理芯片动态管控电流大小实现的。充电器支持的档位通常会在外壳上标注出来。随着技术发展,2017 年 USB-IF 在 PD 3.0 协议中引入了一个可选特性,叫做PPS,中文叫可编程电源,这项技术增加了充电的自由度,使得原有的固定挡位变成了可变挡位。在PPS下,手机会根据电池状态,实时向充电器精确请求当前所需的电压和电流。PPS 是许多安卓手机实现高速快充的基石,比如三星的 45W 快充就高度依赖它。而截至 2025 年,所有 iPhone 均不支持 PPS,它们只使用固定电压档位进行充电。
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理解协议如何影响充电速度,今天我将从两个实际充电案例入手,教会大家如何挑选充电器,避免踩坑。影响充电速度的不仅有充电头,还有数据线,而今天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充电头,所以两个案例我们都将使用目前最全能的雷电 5 数据线来演示,排除线材的干扰。
第一个案例我们来看安卓手机,以三星S24 Ultra为例,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款非原装但能激活45W 超级快充的充电头。第一步是搞清楚三星的快充依赖什么协议。根据Deepseek的回复,三星45W快充基于PD 3.0 中的 PPS特性实现。正好我手头有个贝尔金的 65W 充电器,标注支持 PD 3.0,我们拿来试试看。结果超级快充没激活,只是普通的加速充电,这就是我们踩的第一个坑,充电头“支持 PD 3.0”绝不等于它一定支持 PPS!因为 PPS 在 PD 3.0 标准里是可选功能,厂家可以选择不做。那好,我们换个明确支持 PD 3.0 PPS 的充电器试试,比如小米这款 67W 的。等等,超级快充还是没激活,这就奇怪了,协议都对上了,怎么还是不行!这就是第二个坑,即使协议匹配,充电器 PPS 支持的动态电压电流范围也必须满足手机的要求。查阅资料后发现,小米这款充电器的 PPS 输出范围是 3.3V-11V / 最大 3A。就算跑到极限,11V * 3A = 33W,根本达不到 S24 Ultra 需要的 45W。那为什么前文提到的华为90W适配器可以呢?因为它支持 PD 3.0 PPS,而且PPS 输出范围更宽:3.3V-11V 的电源搭配最大 5A的电流。这样就能轻松组合出45W的峰值功率。
第2个案例我们来看苹果手机,从 iPhone 11 Pro 开始,苹果旗舰机用上了基于 PD 3.0 的快充,最高支持 27W,通常用的是 9V 3A 这个固定档位。那是不是只要充电器标了支持 9V 3A,就一定能给 iPhone 快充?不一定! 这是苹果用户要注意的第一个坑:因为高通的 QC 3.0 协议里也有 9V 3A 这个档位。所以选购时,必须确认充电器明确标注支持 PD 快充并且包含 9V 3A 档位。否则,iPhone 很可能只能降级使用更通用的5V 1A或5V 2A 充电。安卓苹果双持的朋友可能会想:“那我直接用安卓原装头给苹果充不就得了?安卓能快充,苹果慢点就慢点,反正能充上。” 然而,这里藏着第二个大坑! 如果你用的是像华为原装那种 A 口的 40W 充电头,给 iPhone 充电时可能根本充不上电!这是因为厂商为了自家的快充,会对充电头或线材进行硬件 “魔改”,导致 iPhone 和充电器在握手协商阶段,通信信号传输异常,充电自然无法启动。所以对于苹果用户,认准标注PD 3.0且支持9伏3安的C口充电器就可以了。
最后我们来一句话总结,如果一个充电头明确标注其支持PD3.1 SPR+EPR+PPS,那么它就是目前最接近“全能”的充电头。这里的SPR指的是标准功率范围,它可以实现苹果设备全覆盖,EPR是扩展功率范围,可以覆盖如游戏本这类性能怪兽的供电需求,PPS兼容各种安卓手机快充,同时PD3.1与QC协议高度兼容,直接打破了隔阂。最后,搭配当前最全能的雷电5数据线,可以覆盖九成以上设备的快速充电需求。
在结尾,希望大家都可以选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充电器,不要被营销噱头迷惑。
欢迎访问YouTube观看本期影片:
B站影片链接: 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e1uPz6EMi/